30万亿理财市场大变局!资产荒下,你的钱该投向何方?
疑问一:理财规模超30万亿却增速放缓,背后有何隐情?
截至2025年6月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.67万亿元,但同比增速从2024年的11.8%降至7.5%,一季度甚至因债市波动导致规模缩水0.81万亿元。为何规模增长乏力?
债市波动冲击:2025年初债市调整影响理财收益,投资者赎回增加;
存款利率下行:虽然理财相对收益优势凸显,但底层资产收益率下滑制约规模扩张;
结构调整压力:现金管理类规模下滑,封闭式产品期限拉长,短期资金流入放缓。
疑问二:资产荒深化,理财为何“抛弃”信用债转投利率债?
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减持信用债0.42万亿元,增持利率债0.24万亿元。这一转向为何发生?
信用债风险上升:房企债务违约等事件推高信用债风险溢价,机构避险情绪升温;
利率债交易机会:央行政策宽松预期下,利率债波动加大,通过交易可获取资本利得;
监管引导:新规要求理财加强流动性管理,利率债更易满足监管指标。
疑问三:公募基金成理财增厚收益“新宠”,如何实现?
理财资产配置中,公募基金占比显著提升。公募基金究竟如何助力收益?
多元配置:通过股票型、混合型基金捕捉权益市场机会,平衡债券收益下滑;
低成本分散:ETF等产品降低投资门槛,实现跨资产类别配置;
策略互补:理财公司借公募基金专业能力,提升主动管理能力。
疑问四:信用债ETF为何被视为理财配置“利器”?
信用债ETF成为理财资产新选择。其优势体现在哪?
流动性高:T+0交易机制满足理财产品申赎需求;
分散风险:一篮子持仓降低单一债券违约冲击;
成本低廉:管理费率通常低于主动型基金,适合大规模配置。
疑问五:理财规模未来能否持续扩张?投资者需警惕哪些风险?
尽管短期规模有韧性,但中长期受底层资产收益率下行影响,增速或放缓。投资者应关注:
货币政策变化:央行降息降准可能压缩利率债空间;
监管政策调整:现金管理类新规或进一步限制产品设计;
市场波动风险:权益市场震荡可能拖累混合类理财表现。
专家建议:普通投资者如何应对?
调整预期:接受低利率环境,优先选择短久期、高流动性产品;
分散配置:结合货币基金、债券基金、黄金ETF构建“新三金”组合;
关注新规:定期评估自身风险等级,避免购买超出承受能力的产品。
(本文关键词:银行理财市场、资产荒、利率债、公募基金、信用债ETF、投资者风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