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南京帮贷中心,南京贷款事业部-银行房产抵押贷款,汽车抵押贷款,电话180.6605.1782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帮贷中心


新闻资讯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张先生

电话:180.6605.1782

手机:180.6605.1782

QQ:1366 9327

微信二维码

公司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>>公司新闻

银行理财资产配置大转向:五大疑问揭示潜在风险

发布时间:2025-08-04   浏览量:331次   作者:南京贷款公司

  银行理财资产配置大转向:五大疑问揭示潜在风险

  在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,银行理财正悄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。根据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(2025年上)》,理财产品大幅减配债券及权益类资产,转而增持公募基金、现金及银行存款、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。这一转变看似顺应市场趋势,但背后暗藏的疑问亟待解答。

  疑问一:减配债券与权益类资产,是否因“无利可图”?

  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6月末,理财产品投向债券、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3.78万亿元、0.78万亿元,较年初分别减少0.2万亿元、0.05万亿元,占比从43.5%、2.58%降至41.8%、2.38%。这一数据引发疑问:银行理财主动收缩债券与权益类资产,是否因传统投资领域收益已触底?

  业内人士指出,今年固收类资产挖掘收益难度加大,信用债市场呈现“惜售”特征,买方踊跃而卖方谨慎。在此背景下,减配债券是否意味着理财产品对传统优势领域的信心动摇?若债券市场未来反弹,当前策略是否可能错失收益机会?

  疑问二:增持公募基金,是否“引狼入室”?

  《报告》显示,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余额达1.38万亿元,较一季度末激增0.45万亿元,占比从3.75%升至4.2%。这一动作看似借助公募基金专业能力提升收益,但疑问随之而来:将资金委托外部机构管理,是否可能削弱理财公司的自主投研能力?

 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,随着银行理财与信托合作规范化,直投获取高收益率的难度增大,未来与基金业合作将持续加强。但问题在于:若过度依赖公募基金,理财产品是否可能沦为“通道”?投资者是否需承担额外的管理费与业绩分成?

  疑问三:现金及存款类资产“逆势扩张”,是否暗藏流动性风险?

  截至6月末,理财产品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达8.18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6.5%,占比从23.9%升至24.8%。这一配置策略看似保守,但疑问在于:在利率下行周期中,现金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,增持此类资产是否意味着理财产品“被动躺平”?

  更关键的是,若未来市场利率触底反弹,当前大量配置的现金及存款是否面临再投资风险?理财产品是否可能因流动性过剩而错失权益市场反弹机会?

  疑问四:非标债权类资产“稳中有增”,是否规避监管?

  《报告》显示,理财产品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余额为1.82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4.6%,占比从5.4%升至5.52%。非标资产因信息不透明、流动性差等问题长期受监管关注,此次增持是否意味着理财产品通过非标资产“变相加杠杆”?

  业内人士指出,非标债权类资产通常收益较高,但风险亦大。在“资管新规”要求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,理财产品增持非标资产是否可能引发估值难题?若未来非标资产违约率上升,理财产品净值是否面临更大波动?

  疑问五:收益率跌至2.12%,投资者是否“用脚投票”?

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仅2.12%,较2024年下降0.53个百分点,创近年来新低。这一收益水平已接近货币基金,但理财产品门槛更高、流动性更差。疑问随之而来:投资者是否可能因收益劣势转向其他渠道?

  更值得警惕的是,理财产品规模增速已边际放缓。中金公司研报指出,随着资产端收益率下降,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或继续调降,吸引力将边际下降。若未来规模增长停滞,理财公司是否可能通过“价格战”或“渠道战”维持市场份额?

  结语:转型路上的“平衡术”

  银行理财资产配置大转向,既是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无奈之举,也是寻求多元化发展的主动选择。然而,减配传统资产、增持新兴领域的策略,是否经得起市场波动与监管考验?

  未来,理财公司需在收益与风险、自主与协作、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。否则,当前看似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,可能成为未来风险爆发的导火索。这场转型大考,才刚刚开始。


上一篇:银行理财规模突破30万亿背后:高增长下的隐忧与疑问 下一篇:30万亿理财市场大变局!资产荒下,你的钱该投向何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