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南京帮贷中心,南京贷款事业部-银行房产抵押贷款,汽车抵押贷款,电话180.6605.1782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帮贷中心


新闻资讯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张先生

电话:180.6605.1782

手机:180.6605.1782

QQ:1366 9327

微信二维码

公司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>>公司新闻

30万亿银行理财市场真相:规模狂飙背后,收益率下滑与风险暗涌

发布时间:2025-08-03   浏览量:327次   作者:南京贷款公司

  30万亿银行理财市场真相:规模狂飙背后,收益率下滑与风险暗涌

  当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大关时,市场一片欢呼。但在这组亮眼数据背后,是否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隐忧?

  一、规模狂飙:存款"搬家"与低波策略的双重推手

  2025年上半年,银行理财市场以30.67万亿元的存续规模交出成绩单,较去年底增长2.38%,同比增幅达7.53%。尤其二季度单季增加1.53万亿元,远超季节性规律。这一现象被业内解读为"存款替代效应"的集中爆发——随着5月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,理财产品相对收益优势凸显,引发资金从存款向理财"搬家"。

  但数据繁荣背后,理财机构的经营策略转变更值得关注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,自2022年赎回潮后,行业普遍转向"低波、稳健"模式,通过增加现金管理类产品和缩短资产久期来平滑净值波动。这种策略调整确实吸引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,但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产品同质化加剧。

  二、收益率之谜:2.12%背后的结构性分化

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.12%,虽较去年同期增长14.18%的收益总额,但较2024年的2.65%明显下滑。这一矛盾现象暴露出三个关键问题:

  债市波动传导:作为理财资金主要配置方向的债券市场,4月起收益率快速下行并低位震荡,直接拖累固收类产品表现。一季度资金面紧张导致债市利率上行,二季度虽有所修复,但整体收益率中枢已下移。

  资本利得缩水:部分产品在二季度出现阶段性回撤,资本利得部分实际为负。这意味着所谓"稳健收益"可能依赖票息收入,而资本增值空间已被压缩。

  估值整改阵痛:新会计准则要求理财产品采用市价法估值,削弱了传统"稳净值"能力。尽管安全垫释放暂时平抑波动,但市场真实风险正在累积。

  三、产品结构固化:97%固收类背后的创新困局

  截至6月末,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仍高达97.2%,混合类、权益类产品合计不足3%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风险等级二级(中低)及以下产品规模占比95.89%,四级(中高)及以上产品仅存0.1万亿元。这种极端结构折射出两大矛盾:

  投资者风险偏好错位:表面看,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票选择了保守策略,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,近期部分产品"含权量"上升,暗示市场信心可能悄然转变。这种矛盾是否预示着潜在的市场误判?

  产品创新乏力:当纯固收产品收益率吸引力下降,中信证券明明预测"固收+"产品将成规模增长主力。但现实是,多数机构仍依赖债券底仓,权益类资产配置能力薄弱,所谓"含权"可能只是营销噱头。

  四、专家预测与现实挑战:32万亿目标能否实现?

  尽管董希淼乐观预计下半年规模有望突破32万亿,但多重风险正在累积:

  净值波动风险:估值整改虽释放安全垫,但市场波动放大净值波动的可能性增加,可能引发新一轮赎回潮。

  低利率困境:随着利率中枢下移,纯固收产品收益空间持续压缩,机构是否具备跨资产配置能力?

  监管套利隐患:部分中小银行通过理财子公司通道规避监管,资产穿透管理是否到位?

  五、投资者教育:被忽视的必修课

  在机构忙于扩规模的同时,投资者风险认知滞后问题凸显。某城商行理财经理透露:"很多客户只看预期收益率,根本不清楚产品底层资产。"当市场出现超预期波动时,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集中赎回。

  结语:狂欢下的冷思考

  30万亿规模既是里程碑,也是照妖镜。它照出了行业转型的成效,也暴露出创新不足、风险累积、投资者教育缺失等深层问题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与其追逐短期收益,不如认真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;对于机构而言,如何在安全性、收益性、流动性"不可能三角"中找到动态平衡,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必修课。

  当市场沉浸在规模狂欢中时,或许该听听那个刺耳的问题:如果存款利率继续下调,理财收益率跟不上,32万亿的目标达成之日,会不会成为风险爆发之时?

上一篇:中小银行月末加入抢票票据利率跳水市场再现接近“0”利率 下一篇:权益类银行理财表现亮眼背后:高收益能否持续?风险与机遇如何平衡?